国内市场“供降需升” 9月走势看需求脸色

新闻动态

搜索
更多
研究成果
国内市场“供降需升” 9月走势看需求脸色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6-09-01 00:09:00   浏览 :

一、8月国内麦市购销“量降价升”托市收购占比较高

8月以来随着国内流通市场粮源数量的明显减少,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及托市收购进度均呈现明显放缓态势,尤其是质优粮源采购难度和采购成本均明显增加;但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快。据统计,截至8月 2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数量6158万吨,同比增加483万吨;其中8月1日-20日收购量为1347万吨;相比之下,7月1日-20日收购量为1797万吨;上年同期为788万吨。当前主产区托市收购数量已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托市收购占比较高,除江苏、湖北地区同比落后外,其他地区均超过上年同期;尤其是是山东及河北地区质优粮源外流数量较多。受主产区托市收购力度大以及皖鄂放宽收购标准等政策性因素提振,国内新麦市场价格底部重心上移,但因新麦品质差异,麦市“有价无市”与“有市无价”并存,北方区域麦价明显高于南方区域。

据市场监测,截至8月下旬,江苏连云港地区新麦收购价2300-2340元/吨;安徽宿州萧县地区新麦收购价2300-2320元/吨;山东东营广饶地区新麦收购价2400元/吨;河南商丘夏邑地区新麦收购价2420元/吨;河北石家庄藁城地区新麦收购价2440-2450元/吨。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下旬,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价差为1080-1085元/吨,较上月同期的1050-1055元/吨,面麦均价价差扩大25-35元/吨。

二、国家临储麦拍卖“有价无市”强麦期货价格走势乏力

随着国内新小麦已可大量加工使用且价格优势明显,8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呈现“有价无市”格局,局部区域零星成交,价高制约市场主体参与意愿;自8 月中下旬,国家临储小麦拍卖连续流拍。截至8月28日,8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1003.2586万吨,实际仅成交0.3351万吨,平均成交率0.03%,周度成交均价2448-2459元/吨;相比之下,7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共投放粮源数量1002.197万吨,实际成交数量 1.8969万吨,平均成交率0.19%,周度成交均价2460-2532元/吨。而上年同期投放粮源数量459.5534万吨,实际成交数量 2.7852万吨,平均成交率0.61%,周度成交均价2469-2500元/吨。

截至8月底,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 3808-3908万吨,同比高1919-2019万吨,国家临储小麦库存数量同比持续缓慢增加。国内强麦期货价格8月整体走高,但走势较为乏力。截至8 月26日,国内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2570元/吨,较月初的2565元/吨,上涨5元/吨,涨幅0.19%,期间最高价2605元 /吨,最低价2537元/吨。强麦1701合约期价报收2627元/吨,上涨17元/吨,涨幅0.65%。

三、国际麦价持续下跌进口小麦数量攀升

8月份国际小麦整体承压于供需宽松格局,市场行情延续下跌态势。2016年8月美国农业部小麦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16/17年度全球和海外创纪录的小麦产量规模进一步上调,分别达到7.434亿吨和6.803亿吨;2016/17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预测数据略微下调90万吨至2.528亿吨。国际谷物理事会(IGC)预计2016/2017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35亿吨,比上一季7.36亿吨的产量预测略低。2016/17年度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可能达到2600到3000万吨,相比之下,上年为2460万吨。加拿大统计局表示,加拿大农户2016年生产了3049万吨小麦,较2015年的2759 万吨增加10.5%,且略高于市场预期的3040万吨。

据法国咨询机构Agritel称,因法国小麦作物遭受恶劣天气影响,单产降至 33年来的最低水平,今年欧盟小麦产量预计为1.43亿吨,比上年减少11%;预计欧盟的小麦出口量只有2400万吨,比上年减少超过30%。全球库存充裕以及出口竞争激烈继续打压美国小麦市场。截至8月26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于406.25美分/蒲式耳,较月初的 437美分/蒲式耳,下跌30.75美分/蒲式耳,跌幅7.04%;期间最高价449.2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05美分/蒲式耳,期价不断下探新低。截至8月25日,9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166.9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602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336元 /吨。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7月中国进口小麦数量31万吨,上月为4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6%;1-7月累计进口数量210万吨,同比增加22.4%。

四、国内玉米行情阶段性走势明显饲料麦热度明显降温

8月份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先抑后扬,市场受轮换和拍卖粮源双重补给,普通玉米供应相对宽松,受饲料加工企业刚需影响,优质玉米供应相对偏紧;区域性及阶段性行情走势明显。8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止跌企稳,华北局部和南方销区新玉米价格甚至出现触底反弹;山东地区企业玉米收购价连续上调,带动华北玉米价格集体上涨。受内外粮价价差大幅缩窄等因素影响,国内饲料粮进口量明显下降。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国内进口玉米 2.9万吨,同比下降107.9万吨,1-7月共进口293.38万吨,同比下降21.93%;7月中国进口高粱44万吨,1-7月累计进口高粱449万吨,同比下降30.66%;7月份进口大麦36万吨,1-7月累计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61.63%;7月份进口DDGS37.77万吨,1-7月累计进口192万吨,同比下降45.96%。

截至8月26日,广东蛇口港散粮成交价格1970-2000元/吨;较月初的 1910-1920元/吨,上涨50-90元/吨;北方锦州港玉米平舱价1840-1860元/吨,较月初的1810-1830元/吨,上涨20-50元 /吨。截至8月2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1609合约期价报收于1730元/吨,较月

初的1655元/吨,上涨75元/吨,涨幅 4.53%,期间最高价1734元/吨,最低价1623元/吨;玉米1701合约期价报收于1448元/吨,较月初上涨2元/吨,涨幅0.14%。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虽有所反弹,但难改其后期下行趋势;这意味着饲料加工企业对未来小麦的替代作用和价格优势兴趣将明显下降,这也将使得后期质差新麦市场购销“量价”变化较为明显。

五、国内小麦流通市场“供降需升”9月行情走势看需求脸色

随着主产区新麦收购时间的推移,流通市场粮源数量大幅减少;与此同时,考虑到价格因素,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情况一定时间内仍将维持低迷态势;国内粮源供给主渠道仍将来自于流通市场的新麦;随着其大量加工使用,其阶段性的区域采购难度将明显加大。预计9月份在下游需求阶段性好转的提振下,流通市场粮源减少将推动质优新麦偏强运行,麦价底部重心仍将上移;但行情持续时间及上涨空间仍需关注市场主体在国内后期粮源供给与下游需求改观预期下的购销力度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