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专家退休不退岗

新闻动态

搜索
更多
单位动态
水稻专家退休不退岗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20-05-08 10:35:53   浏览 :

(本报记者 曾玉英 通讯员 贾琳 周娟)4月22日,武陵区芦荻山乡蓼子坪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秧苗已经露出浅浅的鹅黄。

新型职业农民覃先大响应政府“压单扩双”的号召,种了近百亩早稻,最近秧苗有些发蔫,心里非常着急。刚好,武陵区农业农村局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的研究员贾先勇到了村里,他拄着拐杖仔细观察了田间秧苗生长情况,询问了生产操作情况,为覃先大把脉:“你施的基肥少了,苗子缺肥,抓紧施点氨基酸叶面肥,过几天苗子长到二叶一心时,再施断奶肥,苗势很快就会改观。”

“太感谢了!您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有您的技术支持,我们种水稻的底气更足了。”覃先大一脸感激。

贾先勇今年63岁,是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退休的水稻专家,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主要是选育和推广水稻新品种,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有较高的专业造诣。退休后,他本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又被市科协聘为科普讲师团专家,被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推选为水稻协会会长。

2018年的一次意外,贾先勇大腿骨折,手术后上了钢板,即便是住院期间,他仍然活跃在80多个微信群里,为广大种植户释疑解惑。今年疫情期间,他还通过网上三农前线平台讲授优质稻生产技术,在线观看人数达到8.5万人。到现在他还经常接到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双季稻主产区种植户的技术咨询电话。

今年4月8日,贾先勇做完钢板取出手术出院,医生要求卧床休息一个月,哪知第二天,他便拄着双拐到桃源县桃花源镇给种植大户讲授再生稻生产技术培训课。4月21日,鼎城区尧天坪镇有农户反映再生稻品种出苗差,他立即赶到现场。经过现场诊断,他发现是播种时催芽不够,播后遇低温生长缓慢所致,当场指导农户排干田中积水,对苗稀处补播芽谷。待天晴后,幼苗即可正常生长。

近年,贾先勇一心一意帮助农民提高水稻种植技术,发展优质稻生产,脱贫致富。

覃业云一家是石门皂市水库建设移民到澧县城头山镇詹家岗村的贫困户,2017年贾先勇到城头山镇办水稻新品种示范点同他相识。这个朴实的庄稼汉,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却苦于无一技之长发家致富。贾先勇鼓励他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水稻。但覃业云来自山区,过去主要种植柑橘,对水稻生产技术一窍不通,贾先勇主动当起了技术老师,每个生产关键环节都不厌其烦地逐项进行技术指导。覃业云当年400多亩杂交稻获得了平均亩产800公斤的好收成,一年就还清了所有欠账。2018年,贾先勇又指导他发展了500多亩优质稻,每亩比普通稻谷种植多收入600元。产业发展的成功,彻底改变了覃业云一家的生活面貌。房屋翻修一新,建起了小型稻米加工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贾先勇还积极推广优质稻订单生产、全程服务的水稻生产模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通过水稻生产合作社集中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降低农民水稻生产成本每亩100元以上;与稻米加工企业签订优质稻谷收购合同,为农民每亩增加收入400元以上。这种全程技术服务模式,受到种植大户们的欢迎,被省内外多家种子经营企业竞相效仿。现在,他通过80多个微信群,为湘北地区1500多个种植大户提供水稻生产实时技术服务,辐射面积100多万亩。

“党和人民培养了我,退休后仍给了我丰厚的待遇,能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作贡献,既是我应有的报答,也让我感到无比快乐。”贾先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