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平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对策

新闻动态

搜索
更多
新闻
伍平征: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6-05-16 14:44:28   浏览 :
 前言

稻田养殖的鱼俗称田鱼,浙、闽、赣、黔、湘、鄂、蜀等省的山区稻田养鱼较普遍。作为稻田综合种养主要内容的稻田养鱼,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5.5.16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将我国“稻鱼共生,合为一体”的稻田养鱼技术列为5项世界重要农业遗产系统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倪达书研究员开展稻田养鱼试验,获得了稻鱼产量双增的良好效果。又提出稻鱼共生理论,阐述了稻田养草鱼种的生态功能; 制定了稻田养鱼的技术操作规程,确立了稻鱼配套种养的基本模式[1] [2],解决了稻鱼矛盾,现在又开发出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3]。

稻田综合种养是近年在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经过技术开发、试验研究[4] [5]、完善和提高[5] [6],逐步形成的水产养殖新技术。是在不防碍水稻种植、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利用稻鱼共生原理,将种稻与养鱼有效结合起来的生态种养模式[1] [4]。通过建设标准化养鱼稻田工程、放养鱼苗良种、实行规范化养殖,达到田鱼高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最终形成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稻田除养鱼外,实践中还可养虾、养泥鳅等水产品。

新化县有在稻田里养鱼的传统,据《新化县志》记载,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稻田养鲤鱼的记叙。新化属上梅山,梅山史称蛮夷,素有喜食田鱼的习俗。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并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实际的经验,且将吃不完的田鱼进行晾晒、腌制制成火焙鱼。特别是游家镇东岭一带的农户普遍在稻田养鱼,初步形成产业。笔者就以新化县稻田养鱼为内容,探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对策。

1  新化县的基本情况

新化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域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2个林场、1个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总人口146.6万,其中农业人口127.86万。属亚热带气候,县内年降雨量大于1,300毫米,全年日925.3-1,892.5小时。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蚀平原,系河流冲积、洪积而成,大多在海拨300米以下。全县稻田50余万亩,2015年稻谷播种面积为88.17万亩,总产量为38.17万吨,其中宜渔稻田30万亩,实际稻田养鱼面积15.9万亩。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新化县2015年渔业生产逆势增长,渔业产值达4.15亿元,增长3638万元,渔业增加值3.66亿元,渔业产值比上年增长6.2%。

2  新化县稻田综合种养推广情况

2014年县委、县政府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精准扶贫项目,出台了《关于新化县“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脱贫”重点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群众自愿、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共整合扶贫、移民、水产发展资金1100万元在23个乡镇84个贫困村推广稻田综合种养9500亩;2015年整合1250万元在26个乡镇96个村又推广稻田综合种10057亩,取得了亩产田鱼42.7千克、亩增收800到2000元的经济效益。经过深加的新化特产火焙田鱼—东岭田鱼2015年产值4307.9万元。全县已成立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60个,鱼产品加工企业4个。初步形成田鱼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产业。2015年11月,《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和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关于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指导意见》(湘扶办联〔2015〕16号),2016年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精准扶贫产业在全省推广。新化县委、县政府连续五年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大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届时稻田综合种养将达到六万亩,能为7.5万人脱贫致富。

3  稻田综合种养的效益分析

3.1 农民增收明显

吉庆等5个乡镇289个行政村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比粗放的传统稻田养鱼亩平增产田鱼24.4千克、亩平多增收922.4元,其经济效益对比详见下表。效益最好的炉观镇稻田综合种养比传统稻田养鱼每亩多产田鱼34.5千克、多增收1518元,最差的游家镇每亩也多产田鱼16.1千克、多增收805元。

2015年重点示范乡镇稻田综合处养与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对照表

                                                             单位:个、亩、户、千克、元/亩、元/千克

乡镇

行政村

水田

面积

贫困户参与数

稻田养鱼

田鱼市场价

综合种养模式比传统模式

传统模式

综合种养模式

面积

田鱼总产量

亩产

面积

田鱼总产量

亩产

2015增面积

共多增收

亩平多产

亩多增收

吉庆

55

29318

1873

10350

210105

20.3

1000

40500

40.5

500

50

1010000

20.2

1010

桑梓

46

24323

2146

7500

148500

19.8

700

34720

49.6

340

40

834400

829.8

1192

游家

73

39000

3094

20000

310000

15.5

1100

34760

31.6

780

50

885500

16.1

805

孟公

55

38700

2507

12500

270000

21.6

400

16560

41.4

550

45

356400

19.8

891

炉观

60

9500

2485

8200

132020

16.1

1300

65780

50.6

615

44

1973400

34.5

1518

合计

289

140841

12105

58550

1070625

18.3

4500

192320

42.7

2785

4150700

24.4

922.4

据统计,2015年游家镇推广稻田综合种养1100亩,有3094户贫困户参与,为每个贫困户增加1000—3500元收入不等。吉庆镇大安山村,有21个村民小组1650人,其中贫困户80户247人,水田815亩,稻田养鱼705亩,村里成立鸿鑫渔业养殖合作社,130个农户参与,其中参与的贫困户60个,2015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12亩,产田鱼4500千克,产值22.5万元;其中康受华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亩、产鱼90千克、收入3600元,贫困户谢奉平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亩,产鱼150千克,收入7500元,比2014年增加收入4500元。

3.2  水稻略有增产

据统计,亩产成鱼90 千克的稻田,鱼排出的粪便相当于增加 12.6 千克纯氮,折合尿素 27.4千克。稻田综合种养虽然因开挖鱼沟鱼凼占用占稻田面积 5%-10%,但鱼类能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代谢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水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增加,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除能弥补鱼沟鱼凼占地减少的产量外,水稻产量还略有增加。据调查,炉观镇长田村2015年推广稻田综合种养150亩,亩平增产稻谷81.5千克;吉庆镇大安山村康忠国稻田综合种养2.2亩,产鲜鱼120千克,收入4800元,产稻谷1800千克,比2014年增产300千克。

3.3  节约种植成本

稻田综合种养对稻田进排水渠、田埂进行加固和硬化,可连续使用15年以上,田埂不需每年加固与维护,每亩每年可节省劳动力3个以上;稻田大幅减少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合计可节约成本300元以上。

3.4  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稻田综合种养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水稻品质、保持水土生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提高稻田蓄水量,起到防旱抗洪,防灾的作用,降低农业风险,实现水稻旱涝保收。也是解决冷浸田、低产田增收增效的有效方式,同时还可解决冬闲田的大量闲置,有效遏制农田抛荒现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出来的“有机稻”和“有机鱼”,很受消费者的亲睐,也为打造绿色品牌提供了基础和契机。

4 稻田综合种养推广措施

4.1加大扶持重点培育示范片

培育和建立以吉庆、白溪、油溪、坐石等乡镇为一体的河东示范片,和以游家、炉观、西河、孟公等乡镇为一体的河西示范片,扶持资金向示范片倾斜。为了调动广大农民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的积极性,出台稻田综合种养扶持政策,制定优惠政策,实施稻田综合种养,对田埂和凼、沟使用砖、水泥浇砌等永久性硬化措施,而且深度达 0.8 米以上的,按贫困户1800元/亩、示范户1200元/亩进行补贴。

4.2 建立推广与技术服务快捷通道

在示范片的重点示范村,畜牧水产部门每个村重点培养5-10户科技示范户,一名技术指导员负责3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并根据农时以及示范户的需求,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入户方式,对每个示范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并规定每年不得少于6次,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稻田综合种养应用推广快捷通道,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以点带面推动稻田综合种养的推广。

4.3 多措并举开展技术培训

2014年和2015年,培训镇、村级指导员520余人次,举办村级稻田综合种养项目技术培训班86期,培训农户9200余人次,引导农户进行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村受训面达百分之百。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稻田综合种养工程技术标准》、《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和《稻田养鱼高产新技术指南》,并印刷成小册子,共免费发放15500份。同时,水产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养殖。

5  稻田综合种养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重点扶持,我县稻田养鱼取得长足的发展,但规模小,产值少,效益低。目前,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主体还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工商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参与不多,养殖区域分散,社会化配套服务没有形成链条,优质苗种供应跟不上,水产技术支撑不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部门间重视不够,影响产业发展,农户也有的错误地认为稻田挖沟凼养鱼影响粮食生产等。二是资金扶持不到位,规划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村和面积,满足不了乡镇和村里的要求,示范村投入资金仍然太少,平均每亩只有1100元左右,根据目前市场行情,仅材料费一项仍有缺口400元/亩;三是养殖规模小,土地流转难;低、小、散现状难以改变,基地规模难形成。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渔业技术人缺乏,服务保障体系不配套,鱼病防治水产品质量监管难。五是品牌保护不足,稻田养鱼作为一种绿色、无公害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田鱼价格也一路攀升,“东岭田鱼”品牌现已有一定名声,因本地田鱼产量不够,个别不法商人用外地鱼仿冒“东岭田鱼”进行销售,损害了品牌的形象。

6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对策

6.1 加大资金投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种植业和渔业两个行业和畜牧水产局、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水利局等众多部门。需要成立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关系,整合部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根据水利条件和稻田养鱼习惯,逐步将河东、河西两个集中示范片打造成示范带,每个示范带各有10000亩的示范片。以示范带建设对接精准扶贫为平台,整合扶贫、财政、发改、水利、农业、渔业等资金,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向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带的示范村、贫困村、示范乡镇倾斜。继续按贫困户1800元/亩示范户1200元/亩进行补贴,力争力争2016-2018年每推广稻田综合种养20000亩以上;对贫困户由县畜牧水产局免费供应鱼苗、鱼种,对稻田综合种养投放鱼苗进行差额补贴。重点扶持大户、专业合作社、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支持基础设施、种苗供应和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通过扶持政策导向,辐射带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形成扶贫攻坚和产业建设良性互动发展。

6.2  做大田鱼产业链,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面对当前稻田综合种养产量低、规模小、管理散的现状,既造成养殖成本高,农户收益不明显,又形不成规模,不利于打造行业品牌。要围绕市场需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转变土地经营管理模式,通过承包、转让、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突破土地流转瓶颈,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发展连片种养,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形成规模效益。鼓励强强联合,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规模效益。着力培育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促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上规模、上档次。重点扶持东岭田鱼、吉庆田鱼等品牌,规范整顿其它散乱品牌,支持王爷山食品厂、前进食品厂投入田鱼加工生产线,采取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稻田综合种养产业链,确保农户稳定增收,真正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6.3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挥田鱼品牌效益

稻田综合种养生产的田鱼,属于生态环保产品,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广大城乡消费者喜爱。要做大做强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必须建立稻田综合种养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精心组织编制好技术操作规程,在稻田工程、种苗供应、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为农户做好指导服务。畜牧水产部门要对鱼苗场提质改造,保障优质鱼苗供应;建立健全技术指导员服务网络及服务保障体系,提供鱼病监测及防治全方位服务。借力新闻媒体的宣传,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发挥品牌效应;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打造具有新化地方特色的火焙鱼和有机米品牌,开拓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开展钓鱼、抓鱼、烹饪、烤鱼等休闲的体验式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稻田综合种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职能主管部门对稻田综合种养区域进行挂牌确认,定期督查,监督农户和企业严格按照种养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经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生态种养的稻米和田鱼优质优价,培育和保护地方特色品牌,切实保护稻田综合种养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稻田综合种养健康有序的发展,形成稻田综合种养产业。

7 结语

稻田综合种养既能实现水稻增产,又可增产田鱼,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直接增加收入,并可辐射到千家万户,特别贫困农户在缺资金,少技术的条件下最重要的脱贫致富途径。稻田种养产业化发展是丘陵山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型生态循环农业的民生产业,既有利于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又有利于将生态环境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经济下行新常态下又一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 张清明.稻田养鱼综合开发模式及生态研究[J].科学养鱼,2000(1):9-10.

[2] 孙新华,朝志明.稻田养鱼四种模式[J].当代水产,1994(6):46-47.

[3] 宋之琦,都月娥,杨庆等.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J}.科学养鱼,2015[5]:18-21.

[4] 刘某承,张丹,李文华.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164-169.

[5] 马文理.稻田养养鱼技术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大科技,2011(17):41-42.

[6] 蒋艳萍,章家思,朱可峰.稻田养鱼的生态效益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报,2007,20(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