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丰:新化县牛羊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新闻动态

搜索
更多
新闻
刘庆丰:新化县牛羊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6-05-19 14:38:56   浏览 :

    为全面调查了解我县牛羊产业的发展现状,掌握我县牛羊生产发展规律,拟对全县牛羊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牛羊生产发展现状                                  

(一) 生产发展情况                                    

    1、生产发展概况

    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我县牛存栏21.55万头,出栏2.53万头,羊存栏9.41万只,出栏4.07万只。牛品种以本地品种为主,鲁西黄牛、安格斯、西门达尔、利木赞、夏洛来、摩拉水牛等优良品系在我县均多以杂交代分布;山羊品种主要是地方山羊杂交代和浏阳黑山羊、波尔山羊、南江黄羊、努比亚、马头羊等良种。全县牛羊产业产值 35000万元,生产总量以年均递增4.5%的比例持续增长。养殖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存栏牛10头以上、羊20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户分别有 1086个和298个。与2014年相比较,规模化养殖程度和良种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存栏栏牛10头、羊2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分别增加1.8 %和2.9%;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由11 %、 35%提高到30 %和71%。                                                

    2、养殖新技术应用情况                                 

    品种改良和种草养畜等新技术在我县逐步推广实施,养殖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良繁体系建设网络初步成型。我县有近30年的牛羊品改经验,特别是自2005年列入湖南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后,品改工作力度加大,在引进安格斯种公牛进行本交直配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人工授精冷配技术,目前全县29个乡镇有21个牛品改站(点)展开工作,年冷配量2.5万胎次,受胎率90%以上,尤其是我县孟公品改站、吉庆品改站工作突出,自建站以来,年均冷配量达3000余胎次。山羊品种改良以本交直配为主,成效斐然,目前,我县白溪镇养殖大户陈路泉建立了新化县首家努比亚山羊种羊繁育基地,年供种量2000余只。                  

二是种草养畜技术广泛应用。我县天然草场多为禾本科牧草,草质较差,产草量低,近年来,随着牛羊生产发展,我县加大了人工种草养畜技术的推广应用。2015年,全县人工种植墨西哥玉米、桂牧一号、苏丹草、冬麦70、牛鞭草及良种萝卜等优质牧草共8.3万亩,产量29.5万吨;低产草山草坡改良2万亩。 

    3、牛羊产品市场加工及价格情况      

    目前,虽然我县还没有牛羊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牛羊肉因为脂肪含量低、蛋白含量高而越来越深受人们青睐,因此价格也一直呈平稳上升的市场形势,加上我县人口基数很大,消费需求量大,生产的牛羊还难以完全满足县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山羊消费市场常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据调查,当前山羊活体价格18-20元/公斤;杂交肉牛活体价格15-18元/公斤,本地肉牛13-15元/公斤。                                       

   (二) 我县牛羊生产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牛羊产业的发展,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发展肉牛产业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移民局、农办、财政局、扶贫办、发改局、畜牧水产局、国土资源局等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畜牧工作站具体组织落实我县肉牛、羊生产。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产发展。以“小规模、大群体”模式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以实现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五个一”工程的标准要求,规范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模式,即户养一群牛(3-5头);种植一片草(每头牛种草0.5-1亩);建设一个栏(30m2);配套一个池(秸秆青贮、氨化池3m3);修起一个灶(沼气灶、沼气池10m3).

    3、实行优惠政策,促进科学养殖。全县每年整合资金用于草食动物生产发展,实行以奖代投,对养殖户养殖能繁母牛生产的杂交牛仔予以直接奖励;免费供应乡镇品改站的冻精。为鼓励发展牛羊生产,国土、交通、水利、能源、林业、银信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利于草食动物产业生产发展的政策。

    4、健全体系,强化基础服务。一是健全品改体系,采取以人工冷配为主、引进优良种公牛本交直配为辅的牛品改发展战略。目前我县共引进安格斯种公牛45头、建立品改站21个,拥有品改技术人员45名,牛品改辐射能力基本涵盖全县各乡镇;二是强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县牛羊品改服务中心承担起技术服务与新技术推广和派送液氮冻精的职责,各乡镇畜牧水产工作站人员加强负责各自乡镇的养殖技术服务;三是完善防疫体系建设,保障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县乡两级防疫部门严格按照动物防疫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确保对口蹄疫和牛出败等烈性传染病实行强制免疫。                    

    5、广泛宣传发动,营造牛羊品改良好氛围。通过同期同等水平饲养比对,杂交改良牛羊的生长速度、肉质、销售价格等都要明显优于纯本地品种,以一年期计,杂交品改一头牛利润增加2000-3000元,一只羊增加400元以上,比较效益十分明显。为了提高牛羊养殖效益,进一步扩大品改范围,增强品改效果,我县强化了宣传措施,利用电视台、会议、标语等形式,宣传杂交牛的优势效益和品改的重要性,宣传冷配受益农户,宣传品改的品种及模式;同时十分注重下乡宣传活动。我县摆设品改咨询台20台次,接待咨询农户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本),张贴宣传标语150条(幅),提高了广大养殖户参与品改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为了提高牛羊养殖技术水平和人工授精操作技术水平,县牛羊品改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品改员和养殖户的技能培训,重点抓好了几项关键技术:优质牧草种植技术、秸秆氨化青贮技术、肉牛快速育肥技术、人工冷配技术 。邀请省畜牧研究所及农业大学等有关专家教授来我县讲授养殖新技术,共举办培训班12次 ,参训牛羊养殖农户和品改人员共30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效果,促进了我县牛羊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三)在促进牛羊生产发展方面得出的经验              

在以草山草坡为主、间林间草的湘中丘陵农牧区,受草场条件等自然因素制约,不太适合建立大规模大型母牛羊养殖基地,而母畜群体数量是当地牛羊生产发展的基础。通过我县多年探索,在养殖基础母牛这一环节中,宜采取“小规模、大群体”模式,以“五个一”工程标准规范生产,生产的牛仔采取集中育肥。

    (四)当前牛羊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牛羊养殖场(户)均为个体自主经营,积极性高,责任心强,有利于发展生产。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急功近利,无长远目标。畜牧养殖技术是养殖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我县养殖户多为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的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具体体现为:一是在选址和建场方面,存在标准低、质量差,舍内积肥,防疫、卫生条件差;二是在饲养管理方面,饲喂方式单一,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应用秸秆养畜技术,既浪费资源,又出现冬季饲草匮乏现象,这都会导致疫病损失和生产发展缓慢、品质不高,养殖效益低。相当一部分养殖户还存在严重的小农观念,对草食动物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怀着投机的心态去进行养殖,无法实现牛羊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

    2、缺乏龙头企业,产业拉动力弱。我县畜牧业加工企业发展缓慢,大型的养殖加工企业几乎没有。缺少实力强的加工、销售畜产品的企业引领,产业链短,产、加、销脱节,光靠自销、外调或活(鲜)销带动本地市场,养殖效益得不到稳定保障,与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3、资金投入少,不能满足当前牛羊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县是国贫县,经济落后,财政困难,农民可支配收入低,由于牛羊产业规模养殖投入较大、周期较长,农民资金有限,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产业的扶持力度,但用于草食牧业发展的投入总量与当前发展还不匹配,满足不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节粮型草食动物及其规模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因此发展进程很不理想。                                     

    二、我县草食动物发展潜力分析                                              

我县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1、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170万亩,每年可供利用的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近10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载畜量达50万个黄牛单位,而目前全县牛羊存栏不到28万个黄牛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新增近7万个黄牛单位。加上目前牛羊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载畜量可在目前水平上再提高一倍。    

2、发展基础较好。我县农村具有牛羊养殖的良好传统习惯。上世纪80年代,我县定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县,2005年,列入全省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县,通过大力推广牛的品种改良、种草养畜与秸秆氨化青贮等新技术,采取“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以“五个一”工程规范生产,这些都为我县草食动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尚有很大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在实施品改后,杂交牛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养殖效益更明显。据生产测算,繁殖一头安本杂(湘中黑牛)牛仔,通过一年的养殖,可增加养殖效益3000元以上,全县常年出栏肉牛在8万头左右,如果全部通过品改以后,每年将为全县农业产值新增8000万元。         

4、市场前景广阔。从国内市场来看,草食动物产品需求量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总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从区位优势来看,我县靠近广州、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随着高速公路网的拉通,交通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先机,拥有一席之地。

    三、加快草食动物产业发展的建议                         

    1、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一是扶持饲养能繁母牛,能繁母牛是发展肉牛生产的基础,对能繁母牛产仔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以促进养牛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扶持品改工作,对具备一定养殖条件和养殖与品改基础的县市,财政扶持,建立液氮供应站,免费供应液氮冻精;对品改站、品改员、繁殖的杂交牛仔给予适当的补贴奖励。               

2、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牛羊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加快草地改良进程,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动物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发展之路。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易灾草地治理工程的实施,加大饲草种植面积。草食畜业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的思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组织联系养殖户、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加工营销等功能,引导和推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

4、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畜产品市场。一是因地制宜,建立草畜产品初级交易市场或活畜交易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5、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走科技兴草、科技兴牧之路,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和品改技术培训力度。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行“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6、各方协调,互惠互利,快速发展草食动物产业。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养殖户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推动草食动物产业快速发展。

    7、加大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动、植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严防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的传播扩散;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能有效控制。